新华社天津5月4日电(记者毛振华梁姊刘惟真)餐饮消费“旺起来”、景区游客“多起来”、场站运输“忙起来”……火热“五一”小长假,记者连日来走访天津古文化街景区、国家海洋博物馆和天津站等多地, 一幅“五一”文旅消费火热画卷徐徐展开。
餐饮消费“旺起来”
天津古文化街景区位于南开区,是国家5A级景区,狗不理包子、耳朵眼炸糕、风筝魏、泥人张……近百家享誉盛名的天津文化符号代表店铺排列其中。
(资料图片)
今年“五一”假期首日,天津古文化街景区游客人数突破25.6万人。“达到了1986年开街以来的历史极值!”南开区古文化街管委会副主任王莹很兴奋。
两张天津古文化街景区手机信令热力图显示,与去年12月相比,古文化街的“红色区域”在小长假首日明显扩大。“这表明人流密度大大提升。”中国移动天津公司分析人员表示。
图为天津古文化街景区手机信令时空分布图对比。(中国移动天津公司供图)
晚上7点半,记者来到古文化街戏楼广场。耳朵眼炸糕、煎饼馃子、龙嘴大铜壶茶汤……这条天津的美食街上,“津味”十足的小吃摊位前人头攒动。
商务部数据显示,2023年“五一”假期首日,居民出行意愿强烈,消费热情高涨,消费市场大幅升温。据商务部监测,假期首日,我国重点零售和餐饮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21.4%。天津古文化街当日营业额1400余万元,同比增长55%。
为繁荣夜间文旅经济,让传统景区焕发生机活力,“五一”假期期间,古文化街全部商铺延时营业的同时,景观灯也开放至凌晨。白天民间花会、夜间探店寻宝……无论早晚,来到古文化街的游客都有“惊喜”。
4月29日,游客在天津古文化街夜间游览。新华社记者 孙凡越 摄
王莹表示,希望通过各类活动的打造,把古文化街城市客厅、城市名片的作用发挥出来。“让大家在古文化街能够进行‘最天津、最民俗’的一站式体验。”
景区游客“多起来”
4月30日早晨8点半,位于天津滨海新区中新天津生态城的国家海洋博物馆(后称海博馆)尚未开馆,门口的游客就已经排起了几百米的长队。来自北京的龚先生和妻子带着两个孩子站在队尾,“以为自己来得算早,还是赶了个‘晚集’。”
5月3日,游客在天津国家海洋博物馆“今日海洋”展厅内参观。新华社记者 赵子硕 摄
“这几天展厅都快站不下人了。”海博馆有关负责人说,今年海博馆提前一周开始了“五一”小长假门票预约,“一天不到9万张门票全约完了。”
一组数据体现了海博馆人气高涨:以“五一”假期首日为例,今年18000张门票全部约满,预约人数达到去年同期10倍以上。今年一季度,海博馆总计接待游客超60万人。
为了丰富游客的游览体验,除日常展览内容外,海博馆还设置了海风市集、户外帐篷营地、游艇出海游览和室内话剧表演等活动。“我们还特别增设了‘海博夜场’的晚间游览环节,闭馆时间延迟到了晚上9点。”海博馆工作人员说,虽然假期工作时间有所延长,但让这座能够看海、听海的博物馆与更多游客见面,大家都非常开心。
天津市文旅局数据显示,经对全市115家重点监测的旅游吸引物统计,今年“五一”假期天津接待人数1103.85万人次,同比增长117.2%。
场站运输“忙起来”
4月29日清早,海河岸畔的天津站比往日更为繁忙。站内多个检票口前排起长队,餐饮、咖啡店纷纷亮起灯光。
正在等候列车检票的天津市民张女士说,一家人此次出行的目的地是秦皇岛市。趁着天气转暖,夫妻二人希望带孩子走出家门,一览祖国的大好河山。
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天津站客运业务科业务指导朱海笑说,“五一”首日,天津站、天津西站客流明显增长。
4月29日,旅客在天津站候车准备搭乘京津城际。新华社记者 李然 摄
天津市交通运输委统计数据显示,“五一”假期天津市综合交通客运量达到2888.47万人次,日均577.69万人次,较2022年同期上升84.81%。
5月3日,旅客在天津西站通过检票口准备乘车。杨宝森 摄
天津市交通运输委员会副主任刘道刚说,忙碌的交通场站是透视文旅业态复苏的一扇重要观测窗口。“我们将在近期加强监测分析、实现运力科学高效指挥调度的基础上,加快交通与产业的深度融合,促进城市实体制造业、贸易服务业、文化旅游业持续高质量发展。”